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矿山

擦亮美丽中国“绿”底色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4-4-22 14:42:19   阅读次数:

     

    ——我国矿业行业绿色发展掠影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4月22日,在草木茂盛、生机勃发的最美四月,我们迎来了第55个世界地球日。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放眼祖国大地,处处青山叠翠、绿意盎然。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实践者”“推动者”,我国矿业行业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矿业,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增储上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矿山处处是花园

    4月的长江两岸,绿树成荫,遍地花香。走进长江北岸武穴市的湖北民本矿业集团,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矗立在草坪之间,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作为“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黄冈市绿色建材产业链链主单位的民本矿业集团,是一家集氧化钙、绿色机制砂石等新型建材生产和长江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该集团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先后投资25亿元,建成3个高桩泊位、两条7.5公里全封闭廊道和马口智慧物流园项目,实现砂石运输不落地、作业全封闭、全程无粉尘。近年来,该集团投入环保资金18.7亿元,建成年产450万吨氧化钙项目和年产3000万吨机制砂石生产项目,实现“优矿优用”;投资1.2亿元建成尾矿固液分离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认证企业等荣誉。

    有着“陇上江南”美誉的甘肃陇南,在4月份也迎来了最美的风景。走进大山深处的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樱花怒放,瀑布飞溅,花香扑鼻,生机盎然。漫步矿区,听不到传统矿山开采的机械轰鸣,看不到开采后山体的伤痕累累和矿石破碎的粉尘弥漫,俨然置身于一座森林公园之中。这是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绿色引领、理念先行,潜心打造“中国绿色矿山第一矿”带来的可喜变化。

    这些只是当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绿色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矿业的必然要求。建设绿色矿山,既是矿业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

    事实上,我国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由来已久,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到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首次提出发展绿色矿业;从2008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提出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到2011~2014年间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先行先试,我国的绿色矿山建设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前行。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发展绿色矿业、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提出,基本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这标志着绿色矿山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尤其是2017年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之后,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明显提速,2018年九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发布,2019年开始绿色矿山遴选入库,2022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绿色矿山“回头看”的通知》,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进入全面推动、提质增效新阶段。

    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发生了质的裂变,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从“行政推动”到“标准引领”、从“企业自律”到“社会监督”、从“倡议引导为主”到“激励约束并举”的根本性转变,相继涌现出以青海都兰金辉矿业为代表的高寒地区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砂石骨料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广东顺兴石场为代表的矿地融合、与生态修复融为一体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湖北三宁矿业为代表的以智能化采选统领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洛钼集团为代表的露天矿开采无人驾驶、智慧开采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以宏大爆破工程集团为代表的打造的露天矿山全工序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模式。

    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绿色矿山建设发源地的浙江,在总结原来绿色矿山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又以“互联网+矿业”赋能绿色矿山作为突破口,以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为目标,加快绿色矿山迭代升级,打造浙江绿色矿山升级版。

    毋庸置疑,绿色矿山、绿色矿业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在矿业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显示,全国已有1100多座矿山被列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矿山废弃地成公园

    4月的徐州市潘安湖湿地公园,春水悠悠,林木吐绿,百花盛开,游人如织。原来污水横流、荒草丛生的采煤塌陷地,通过“矿地融合”、生态修复,摇身一变成为日进斗金的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环境重塑、生态优美、百姓增收的目的。

    在我国,像这样由“包袱”变资源,再由资源成财富的矿山生态修复例子不胜枚举。与徐州相距百公里的永城市,把采煤塌陷区打造成公园或改造成高产水稻田,把芒砀山的废弃地则打造成地质公园,使永城市这个资源型城市实现了由“黑”变“绿”、由“绿”变“美”。

    而位于辽宁鞍山的鞍钢矿业生态园,则是钢铁行业生态修复的一个标杆。从2004年起,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开始大规模、系统性推动大孤山铁矿排岩场环境治理修复工作,在20年的时间里,他们共完成生态恢复面积约3174万平方米,种植乔木、灌木等树木约1410万株,包括20多个品种的绿化和观赏类树种,并建起了科普展示区、水果采摘区、蔬菜种植区、苗木培植区等4个展区,被列为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基地。如今的鞍钢矿业生态园,是“春天看花、夏天看草、秋天看果、冬天看青”,实现了把四季美景“印”在矿渣山上。

    据了解,这几年来,自然资源部把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加快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战略格局。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格局,布局了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同时,不断提供有效政策供给,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围绕“三区四带”统筹布局实施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各类生态要素,以流域为主要单元,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历史欠账多、修复任务重、资金压力大。为破解政府财力投入有限难题,加快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解决,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自然资源部积极行动,出台相应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并推出了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国家政策鼓励引导下,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形成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多种模式。

    昆明机场附近的大板桥石灰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自2008年以来,云南钢力建筑有限公司累计出资上亿元,恢复治理面积近159公顷,栽植绿化树木200万株,把废弃矿坑变成了绿水青山,并通过栽植和外售名贵树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无疑为废弃矿山如何重新变成绿水青山进而转变为金山银山提供了范例,被自然资源部评为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

    山东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公司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则是集废弃矿山治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为一体的综合性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经过这几年的综合整治,原来随处遗弃和堆放的废石、尾矿等工业固废,经过除铁、深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了高质量的砂石骨料;原先乱石成堆、满目疮痍的山坡经过平整治理,变成了良田和果园;以前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尾矿库,如今也变得清澈透底,引来了大雁等候鸟栖息。更重要的是,通过治理,当地生态环境不仅有效改善,还彻底改变了其经济发展状况,实现了精准扶贫、生态扶贫。据了解,以前圣水峪镇后等齐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而现在村里多数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目前该村已摘掉了贫困帽。

    一片片矿山废地,变身千亩良田;一堆堆固废垃圾,变成可塑之“材”。春耕时节,《中国矿业报》记者来到位于湖北武穴市田家镇街道办事处马口村,看到的是一幅喜人的春播胜景。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块满目疮痍的矿山废地。如今,它是中能建绿色建材公司与民本集团打造的“基于工农业固废再生土壤创新技术实验基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土地,而是融合了矿山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及中日科研核心成果的改良可耕种土地。民本集团通过与央企携手合作,将使上千亩的矿山废地变成‘风水宝地’。”民本集团董事长吕文龙说。

    国家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犹如矿山生态修复之双翼,有效促进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为更好地推进和规范生态修复工作,2023年4月6日,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的规范实施和监督。据了解,此次聚焦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项目。自然资源部特别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遥感、测绘、地质调查等技术手段,对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进度、效果等进行监督管理;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严格防范以生态修复名义违法采矿、破坏耕地。

    东风劲吹满眼绿

    新发展阶段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构建绿色矿山建设新机制,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体量扩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成为当前绿色矿山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024 年 4 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又联合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8年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持证在产的全部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

    这必将为加快形成矿业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矿业、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对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自然资源部继续加快推进。据了解,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 “十四五”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特别是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部署实施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自然资源部还明确,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过程中,各类找矿区域要与生态保护红线充分衔接,勘查矿种更加突出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资源,持续推进绿色勘查,最大限度减少找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厚植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被列为2024年自然资源八方面重点工作之一,加快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实施山水工程,启动实施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工程等。

    今年3月,自然资源部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 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现场交流会”上要求,着力健全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法规和制度建设,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国际合作,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不断厚植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

    东风劲吹正扬帆,人与自然当共生。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和生态修复的持续推进,一座座绿色矿山的建成,一个个美丽矿区的崛起,一片片矿山废弃地的蜕变,一幅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作者:王琼杰

    来源:中国矿业报网



    附件下载地址

所有文章仅限阅读,禁止转载或复制!

上一篇: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经验与启示


下一篇:主动靠前服务 省自然资源厅全力助企创建绿色矿山